□ 本报记者 李子晨
中国商务新闻网 今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加速出海,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上表现良好,为中国外贸积蓄着新活力。在这一进程中,平台企业协同中小企业出海也迎来新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发布2023中国企业出海报告——《中国平台经济企业全球化之路》。报告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数字经济企业逐步开启全球化进程,一些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分工的战略机遇,通过整合全球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资源和要素,不断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拓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
报告课题组走访调研了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SHEIN、TikTok等近十家各领域的头部平台企业,总结出平台企业出海的新特征、新机遇。
课题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室主任曾铮对记者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平台企业出海正从“数字化出海”变为“出海数字化”,从早期的互联网社交、视频和短视频、互联网工具等在内的数字化产业的出海,逐步赋能传统行业协同出海,出海业务实现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和创新,逐渐成为助推经济全球化迈入数字全球化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变量。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企业协同中小企业出海潜力巨大。数字平台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因素的限制,连接全球参与者并产生互动,从而降低参与者跨国交易的各种成本和不确定性。这尤其利好中小企业,使他们无需设立海外子公司,通过平台就可以直接与全球用户连接,提供互补的产品和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借助平台企业及其国际化服务生态和数字化工具,深入参与全球产业链,成为数字经济出海的生力军。
以蚂蚁集团旗下的万里汇(WorldFirst)为例,其通过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可让规模不到100人的小微型企业也能以低门槛把生意做到海外,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中国制造的热销产品。这样的跨境支付技术让小微企业也有机会成长为“微型跨国企业”,搭上全球数字贸易的快车。
基于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平台企业出海显现出“企业出海”升级为“生态出海”、向新兴市场“技术出海”、平台企业开始“生而全球化”等新特征。
在“生态出海”方面,平台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如生态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进行价值共创的步伐正在加快,从而形成更大范围和规模的网络效应。报告特别指出,平台企业不仅对“走出去”的国内中小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对国外中小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也提供了支持。如天猫国际鼓励和支持海外小品牌在中国市场寻找机会,并为他们提供本地化营销方案。
在“技术出海”方面,平台企业正在通过借助自主研发的前沿技术“走出去”,深度参与到新兴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中去。如华为云、阿里云以及蚂蚁自研的澳星贝斯数据库,均将东南亚作为其出海的第一站。在移动支付领域,蚂蚁集团不但在东南亚与本地企业共同“打造钱包”,还进一步“打通钱包”,助其连接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商业场景,大大拓展了“东南亚钱包”的连接边界和商业边界。
在“生而全球化”方面,跨境电商平台SHEIN、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前者APP下载量在全球54个国家iOS购物APP中排名第一,并取代亚马逊,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购物应用。后者则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月活用户逾10亿人次,连续4年位居全球APP下载量排行榜第一。
近期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到,“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企业对此倍感期待。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多家平台企业持续加码国际化业务布局,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不过,曾铮也坦言,尽管中国平台企业出海进程加快,但国际化水平仍相对较低。2021年,滴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四家中国公司入选全球前100数字跨国企业,但其海外营业额占比均不超过9%。相比之下,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亚马逊(Amazon)等海外头部平台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均在一半左右。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平台经济企业出海投资经营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构建的重要趋势。根据全球企业出海的历史镜鉴和中国企业出海的现实经验来看,应该协同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力量,形成公共政策、行业对策和企业策略相结合的出海综合保障体系。
具体而言,首先要强化政府公共政策的引导和服务,积极开展平台经济国际数字对话,强化提升平台经济企业公共服务,优化平台经济对外投资监管审批,加快海外公共平台和园区建设等;其次是优化行业组织保障及专项服务,应构建行业协会性质的平台企业联盟,积极参与平台经济国际行业标准制定,提供更为精准的平台企业出海服务等;最后要推动企业自身策略的完善与优化,强化平台企业和专业服务企业协作,通过联合成立专业集团打通产商融,推进平台企业与国有企业协同出海等。